宋引章不顧姐妹情,不辭而別,重蹈覆轍,落入了沈如琢的「圈套」。她主動找到沈如琢,追問他,當天說的話還算數嗎?沈如琢看著美人,再次重申誓言: 「你是珍珠玉璧,不應墮入泥淖市井,往后就讓我來照顧你,呵護你。」
一心脫籍的宋引章,早就將周舍的教訓拋諸腦后,投入沈如琢的懷抱。隨后,讓沈家奴婢帶著書信一封,簡單五字 「孤月交來人」,冷漠無情,似乎將姐妹之情都踩到了泥里,從此不再親近。
宋引章的戀愛腦和不懂體恤姐妹,被觀眾們詬病,甚至認為她再次遭騙是自作自受。然而,任性和無知的宋引章,究竟為何不辭而別呢? 趙盼兒根本不知,引章離家找沈如琢的那晚,受了多少屈辱。
一、被忽視
宋引章從小自卑,從小只有一個夢想,那便是脫籍。以前有趙盼兒告訴她,只要不以色事人,靠自己掙錢,就不是賤;后來有張好好告訴她,只要肯努力,就算是賤籍也能安享榮華,到管家面前獻藝,博得喝彩。
這些美好未來的描摹,沒有觸動宋引章的內心,她的野心不是成為天下第一琵琶手,不是事業有成家纏萬貫,而是脫籍脫籍脫籍,只要脫籍就行。郁郁寡歡的宋引章,在張好好的帶領下,苦練技藝,終于在蕭相生日會上出盡了風頭,還博得了「風骨」提字。
這對于宋引章來說,是一次內心世界的重建。她成功了,她一夜成名。她在外人面前唯唯諾諾,躲避膽怯,只有在親人和姐妹面前喋喋不休,像個孩子一樣,說著自己的見識,說著自己的開心,說著自己的驕傲。
可是,在她們的眼里,這些都不重要,這些不值一提,頻頻被打斷的話語,讓宋引章在家里感受到了深深的打擊。 為什麼?她已經成功了,為什麼一切還是如舊?
二、被誤解
宋引章被柯相賜字,是莫大的榮耀,她渴望著這次大人物們的青目,能給她帶來境遇的改變。可是,事實骨感,她沒有更加珍貴,沒有更大的舞台,還是每天一樣在茶樓里給窮酸秀才們彈奏。
眾人慕名而來,趙盼兒應眾人之求,想讓宋引章在大堂加演一場。若在從前,宋引章毫不猶豫,可如今,她抗拒了。 宋引章覺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了,若是再為了那幾百文臭茶錢給那些酸秀才,說加演就加演,她可就對不起琵琶上的「風骨」二字了。
趙盼兒的想法和宋引章不同,做人不能忘本,不能飄飄然,要時刻腳踏實地,記得來處。再說了,如果沒有這些臭茶錢,她們在這東京根本活不下去。
這是宋引章和趙盼兒后期最大的思想出入,趙盼兒和宋引章都是底層賤籍出身,不同的是,趙盼兒是因父獲罪,連坐成為官妓,她的骨子里有達官貴人的真正風骨,順勢而生才是正道。
宋引章從出生就在風塵之中,她對脫籍的渴望,不是因為生存,而是因為欲望。也正因為如此,她才如此將「陽春白雪」和「下里巴人」劃分得這麼清楚。
趙盼兒誤解了宋引章,將她的行為定義為成名后的自負和清高,實際上,這是宋引章渴望脫籍的應激心態罷了。她實在是太想脫籍了,才會如此在意是否成名,是否應該有更大的舞台。可惜,自詡最了解和疼愛她的趙盼兒,還是沒能懂她。
三、被隱瞞
被忽視和被誤解,都不是宋引章想要離家的根本原因。宋引章一直以為一直給自己百般呵護和幫忙的顧千帆,竟然在自己茶樓后院里,和自己最敬愛的姐姐趙盼兒深情相擁,甜蜜摟抱。
她一直以為顧千帆對自己有意思,甚至在內心暗暗比較過顧千帆和沈如琢,如今猛地看到傾慕的顧千帆和敬愛的趙盼兒在一起,內心某個東西被擊垮,她崩潰了。回憶過去種種,恍然大悟,原來他們早就在一起了,只是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。
說起來,宋引章也是真遲鈍。陳廉、孫三娘等人,都是自己看出顧千帆和趙盼兒的愛情,唯有宋引章一直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誤會了顧千帆的意思。
為什麼趙盼兒早就和顧千帆在一起了,為什麼不直接告訴自己呢?是信不過?還是刻意隱瞞?宋引章不明白。
四、被孤立
和趙盼兒鬧得不愉快,又撞見趙盼兒和顧千帆相擁,宋引章強忍著內心的痛苦跑出透透氣。會察言觀色的孫三娘一眼看出端倪,跟著追了出來,宋引章強裝冷靜,試探一番。
孫三娘關心則亂,竟將顧千帆和趙盼兒即將成親的事情告知,宋引章這才明了,原來顧千帆和趙盼兒的事情,大家早就知道了,只有她自己,一直被蒙在鼓里。 被隱瞞只是第一層絕望,被姐妹們孤立,則是壓垮宋引章內心防線的重要因素。
寫在最后
宋引章不辭而別,投奔沈如琢,不僅僅是戀愛腦,更大原因在于趙盼兒和孫三娘這些姐妹。趙盼兒根本不知,引章離家找沈如琢的那晚,受了多少屈辱。在趙盼兒和孫三娘眼里,宋引章不是妹妹,是女兒。
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將她當做一個成年人來商量,不是自作主張,就是隱瞞到底,這才導致宋引章情緒上的崩潰。
加上沈如琢的一番挑撥,她才更加堅定,什麼姐妹都是虛假的,易碎的,只有找個好人家才是正道。 一旦萌生這個想法,宋引章的一生,也算是一條道走到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