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預告,宋引章又跟男人「私奔」了。
上一次是周舍,這一次是沈如琢,而且連番兩次,都是撇下趙盼兒,直接來了一個「不告而別」。
不少人看到這一幕,都被宋引章氣得捶胸頓足。既心疼她受騙,也恨她愚蠢,更氣她又辜負了趙盼兒。
「都這麼護著你了,你為什麼還這般不爭氣?」
仔細想想,宋引章會被沈如琢誘騙成功,實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
沈如琢這個人,真的太聰明了。
他的這種聰明,不光是會討女人歡心,擅于攻破她們的心防;
更絕的是,沈如琢還能讓別人挑不到任何的錯處。
即便他手段卑劣,心思猥瑣,但頂著「君子」做派,還有世家公子名頭的沈如琢,到頭來也僅僅是被人說一句「多情」。
能讓皇城司都查不到任何劣跡,沈如琢的段位,又豈是宋引章一個小小女子能招架得住的?
更何況,沈如琢為了攻破宋引章,可謂是步步算計,招招攻心。
01:沈如琢的步步緊逼
一個出身名門,精通樂理,還對自己噓寒問暖,又聞弦知雅意的「謙謙君子」。
他的孟浪,他的過分輕佻,只會讓宋引章小鹿亂撞,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知音,一個「癡漢」。
又怎會心生防備?
這是沈如琢讓宋引章卸下心防的第一步。
后面果不其然,在趙盼兒被皇城司抓走時,宋引章第一時間就找上沈如琢求助。
這一步尤為重要,沈如琢借著它,徹底跟宋引章「交心」了。
宋引章擔心什麼,沈如琢就做什麼。
她因為跟周舍的那段事,害怕跟其他男人接觸,也因為這段往事,心里過分自卑,覺得自己已經不「干凈」了。
宋引章直接向沈如琢攤牌,自己嫁過人,不是清白女子。
就是想讓沈如琢知難而退,也想讓自己斷了念想。
這時候沈如琢的高段位就顯現出來了。
宋引章怕,自卑,他就說自己已經知道了,而且對宋引章的這段過往,非但不介意,還十分的憐惜。
遇人不淑的宋引章,面對沈如琢的這份「赤誠」,就只剩下感動了。
剛開始,沈如琢叫宋引章為「引章」,宋引章還會反駁,后面就直接默認了。
宋引章這時候,實際對沈如琢已經徹底卸下心防了。
要不是如此,又怎會在對方邀約自己上門彈琵琶時,還會盛裝出席?
宋引章對沈如琢,是喜歡麼?
實際能看出來,她對沈如琢并無心動,有的只是感動。
她感念沈如琢的好,也感念他對自己的賞識,但撇開這些,宋引章對沈如琢還有什麼?
如果真心動了,又怎會對沈如琢的過分親昵,時時保持距離?
這個時候的宋引章,實際還在猶豫。
是抓住沈如琢這顆自己不怎麼喜歡的稻草,還是抓住自己心里的「那個人」。
02:宋引章心動的,是顧千帆
宋引章對顧千帆的心動,恐怕從華亭縣就開始了。
那時候的宋引章很狼狽,被周舍欺騙不說,還遭遇了對方的百般凌辱、虐待。
心里的恐慌,無助,是顯而易見的。
本以為,在趙盼兒的幫助下,就能順利將周舍繩之以法。
但在各種證據都齊全的情況下,縣官還是「拉偏架」了。
如果不是顧千帆出手,怕是她們姐妹三人,都要落一個流放的下場。
顧千帆的出現,就像是一個「神」,把宋引章從深淵里解救出來了。
從她摔倒,被顧千帆扶起來的眼神里就能看出來,宋引章對顧千帆,是真的心動了。
宋引章這個人,就像一株菟絲花,喜歡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。
而年紀輕輕,就做到了五品的顧千帆,不論是手中的權力,還是他本身的實力,都讓宋引章安全感爆棚。
弱小的宋引章,本能地就對顧千帆有了仰望之心。
是的,就是仰望。
宋引章自知出身低微,還和離過,這樣的身份,讓她跟顧千帆之間,有著云泥之別。
所以她不敢想,有的只是無盡的仰望。
顧千帆和趙盼兒的關系,三娘能看破,陳廉和葛招娣也能看破,為什麼偏偏宋引章沒看破?
這還是應驗了那句話,當局者迷罷了。
每次看到顧千帆,宋引章心里泛起的,都是她自己的那點小心思,又怎會注意到趙盼兒和顧千帆早已情愫暗生。
顧千帆對宋引章的每一次照拂,都讓宋引章在感激之余,更多了一點小女兒情態。
「是不是他也喜歡我呢?」
隨即又在心里把這個略帶荒謬的想法推翻,「他怎麼會喜歡我這樣的人呢……」
宋引章的心思,看起來無法理解,甚至還有點「普信女」的嫌疑。
但你們想過沒有,宋引章只有十七歲,正是少女心思最活泛的時候。
她對顧千帆的這些心思,看似荒謬,實際上再正常不過了。
宋引章也只是在心里偷偷喜歡顧千帆,又在心里暗自幻想著對方也有可能會喜歡自己。
有什麼錯呢?
03:看懂了宋引章對「脫籍」的執念,也就明白了她
宋引章對脫籍,有著很深的執念。
劇里的沈如琢,一直對宋引章步步緊逼。她雖然沒有明確拒絕,但也沒有點頭。
直到沈如琢丟出了一個殺手锏,他們沈家,要幫她脫籍易如反掌。
沈如琢說這話的時候,宋引章眼睛里都泛著「綠光」。
但就像我們上面說的,宋引章這時候還在猶豫。
猶豫自己是繼續「蹲守」喜歡的顧千帆呢,還是選擇沈如琢。
這也是為什麼,在昨天的劇情里,宋引章會說自己貪心的原因。
她哪邊都放不下啊。
但這時候,發生了兩件事,讓她果斷地選擇了沈如琢。
這第一件事情,就是宋引章在相府被柯相題字,大贊其風骨。
宋引章長時間以來,因為才能和身份不對等的這種矛盾感,在這一刻得到了極大的舒緩。
一般越是有才華的人,就越是清高。
宋引章的琵琶技能冠絕天下,但她的身份卻低賤到了泥里。一邊被人夸著,另一邊卻被人看不起。
這就是宋引章的矛盾感。
柯相公是誰?
他是文官清流的領袖,是讀書人的楷模。被這樣高雅的人稱贊風骨,宋引章對自己的才華,有了前所未有的認同。
說直白點,宋引章就是飄了。
這種過于強勁的自我認同感,讓宋引章都險些忽略了她卑微的出身。
所以,從前可以接受在半遮面演奏的她,現在會那麼的不情愿。
她的琵琶,柯相公都稱贊。
為什麼還要在茶館「賣藝」,彈給那些瞧不起自己的販夫走卒,酸臭文人聽?
宋引章的這種情緒,再經過沈如琢一番添油加醋,就更蠢蠢欲動了。
在沈如琢一邊捧她,一邊說出愿備金屋,讓她避免賣藝,避免被凡夫俗子「玷污」時,宋引章明顯心動了。
但這時候還需要一個助力,那就是對顧千帆的死心。
唯一可以解釋的,就是宋引章發現了顧千帆和趙盼兒的事情。
趙盼兒為什麼要隱瞞自己和顧千帆的交往?實際有很多原因的。
她把宋引章當成了女兒一樣養著,但又不是嫡親女兒,再加上宋引章性子敏感,所以趙盼兒面對她,是有些小心翼翼的。
之前趙盼兒和宋引章她們有一個約定,那就是不嫁人。
現在趙盼兒先嫁了,總歸有點像「背叛」。所以,她一直無法開口。
另外,就是顧千帆的顧慮。
宋引章涉世未深,所在的教坊司又魚龍混雜。怕她一不小心說漏嘴,就會給趙盼兒等人橫生枝節。
但趙盼兒的這些顧慮,在宋引章看來,就是背叛。所有人都知情,就她像一個傻子一樣被蒙在鼓里。
愛情和友情的雙重失意,宋引章一個那樣驕傲的人,又怎麼能忍受?
理解了這一層,再看她跟沈如琢「私奔」的這樁事,就合理了許多。
宋引章這個角色,是三姐妹里最年輕的,也是被保護得最好的。但正因為如此,她的成長線也是最曲折的。
所以我們應該對這個角色寬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