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興華這一生,唯獨對他的三任太太有愧。
自始至終的自私,讓他無法給予任何一個愛情,但人無完人,他從來不悔。
可是,在山河破碎、風雨飄零的大環境下,沒有國哪來的家?所以愛情和婚姻從來都不是易興華最看重的東西。
他最重視的是易家的事業,也是民族的產業,他一心匡扶正義,救亡圖存才是他最大的追求,在那個時代,他的初心也就注定了他為國捐軀的結局。
在經歷了各種考驗后,易家的三個女兒都被磨煉出來了,易興華打算將自己經營的 貧兒院交給女兒們負責。
在貧兒院,易興華的哥哥易書業,把一位名叫「 鷹司忠義」的日本商人介紹給了易興華,并稱鷹司先生喜歡中國文化。鷹司說上海是他的第二故鄉,還特意送易興華一幅自己父親曾經畫的梅花圖,以表對中國人的誠意。
梅花風干了,樹枝蒼勁,若不問主人是誰,確實可以一賞,然而終究只是留存于紙面的美好罷了。
易興華一生最痛恨日本人,無法做到笑臉相迎,所以他不吃鷹司忠義那一套,拒絕了「中日友好協會」的邀約。
只是時局動蕩,迫不得已,女兒們都懂得了家的意義,為了保全這個家,她們向父親提議保存實力,跟他們虛與委蛇。
鐘玉曾經去過日本,認識鷹司忠義,看似相貌儒雅,文質彬彬,還會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,實際上跟那些燒殺搶掠的禽獸沒什麼區別。
正如鐘靈感嘆的這樣:
「他們動輒鞠躬,滿口打擾,如此講究禮節,卻侵略別國,殺戮平民,空有禮,無有仁,真是奇怪。」
易興華過去一直向子女強調家國的重要性,但今時不同往日,大勢已變,日本人的野心昭彰,不得不戰!因此他必須以身作則,為子女做好榜樣。
再看看同為易家人、同為中國人的易書業,明知易興華的原則和底線一直是拒絕跟日本人往來,還把人帶上門,就是明擺著推易興華落入賊網啊。
見到鷹司忠義時,易興華就感受到了危機,這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,遠比那些奸商更可怕。
果然,鷹司忠義綁架了鐘秀閨蜜劉清芬的爸爸劉會長,和六名商會主干事,一些愛國人士也慘遭暗殺。
易興華也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,活了半輩子,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,該成就的也都成就了;公司的一半重心都轉移到了礦業,為家人留了后路;兒子和女兒也都有了出息,兩個女婿一文一武有能力保衛易家,他不用再擔心后代,可以放心地走了。
這天下午,鐘玉跟婚事問題跟父親大吵一架,易興華悄悄地離開了家,被傭人告知跟易寄德一起看牙醫去了。
黃瑩如有種不詳的預感,給診所打電話并沒有易興華的下落。直到傍晚,唐鳳梧告知鐘玉她的父親被日本人劫持,慘遭意外!
而最后見到易興華的,是易書業的兒子易寄德,這對父子本就有除去易興華一家的心,好霸占家產。易寄德假惺惺地嘆氣,說叔父是因行刺鷹司先生才被亂槍打死的,自己和父親都受了傷。
「日本人說他是破壞中日和平的頑固抗日分子,不肯歸還尸體,還說要追究責任!」易寄德一哆嗦,交代出來。
日本人殺害了易興華后,把他的尸體吊掛在那面白底紅日的旗子底下,能看出死前受了不少罪。最后鐘玉冒著生命危險,跟鷹司忠義談了條件后,姐妹三人才得以將父親的遺體運回家。
為了同胞,為了民族大義,易興華死得其所,他為了救被綁架的劉會長和一幫商會骨干,主動表示愿意當「中日友好協會」的會長,等其他人被放了后,他就遭遇了不幸。
其實易興華早就看穿了日本人的詭計,所以他寧死不屈,不愿接受對方的「求和」,不愿與他們合作。易興華的鐵骨錚錚,就是民族氣節!也正是因為有了像他這樣的人的堅守,才有了現世的安穩!
因為那等于將國家的主權交出去,哪怕只是微薄的一份,但當人人都將手里那一點交給侵略者,那麼整個國家就會淪喪!
汪劍池雖因婚約被毀之舊仇而恨易家,恨席維安,但國難當頭,他早已把個人恩怨拋到了腦后,跟席維安和唐鳳梧一致對外,也是條漢子。
抗日戰爭開始后,汪劍池就提醒了黃瑩如當今局勢的危險,讓她帶著女兒離開上海。
「易家看似風平浪靜,只是顧忌席維安,但他畢竟不是三頭六臂,防不住無孔不入的日本間諜。」汪劍池為黃瑩如分析完畢,起身最后一勸,「你救過我,我不愿看著你陪葬。所以,走吧,帶著你關心的人,走得越遠越好。
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,就連最嬌氣的鐘秀都想要出一份力,黃瑩如自然也不會一人離開。況且易興華不在了,她不能眼睜睜看著易家的產業落入到易書業之手,她更是需要做孩子們最堅強的后盾。
那日,黃瑩如看完畫展回家的路上,看到勝利大游行的日軍堵住了路,接著又一陣槍聲讓現場變得混亂不堪。
黃瑩如注意到一個熟悉的身影,搖搖晃晃著倒地了,應該就是日軍要抓的刺客,她便讓司機將人帶到了家中的地窖里。
回到家中,又聽鐘秀眉飛色舞地講著街上發生的事,大力贊揚那些扔擲手榴彈的愛國人士,稱他們為「義士」,黃瑩如突然想到了自己救的那個人。
她救的那個人,應該就是扔炸彈的人,但是還真是想不到啊!他之前做了那麼多壞事,對星華公報私仇,又在國民政府和日本人和談期間,幫日本人對付中國人,誰能料到,他居然成了鐘秀口里的「義士」!
那位躺在易家地窖的「義士」,正是汪劍池。
黃瑩如請鐘杰為中彈的汪劍池治療,本來是怕被人搜到連累到易家,想讓他離開,無奈他傷勢太重,昏迷不醒,動彈不得。
看他也有一顆愛國之心,黃瑩如又一向心地善良,便把他留在這了。汪劍池昏迷的日子里,傷口又嚴重發炎,若不是黃瑩如的悉心照料,他早就死了。
汪劍池終于恢復了清醒,這是黃瑩如第二次救他,他對她也已經不只是感激之情了,他在迷迷糊糊之時,只記得她關切的容顏。
汪劍池在易家的地窖住了 半年之久,期間跟手下偷偷見過面。黃瑩如發現后,要把他趕走,不能容忍他將這里當作發號施令的暗殺總部。
只是汪劍池的傷還沒有恢復,黃瑩如只是一拉扯,他就倒在地上疼痛不已,鐘杰知道汪劍池指使手下做的事都是愛國行為,阻止了母親。
黃瑩如的立場很堅定,態度很堅決,她要保護這個家,她說道:
「要去殺日本人,要去當大英雄,好,大義凜然,叫人佩服!但我有言在先,這是我家,任何人都不能在這兒從事政治活動,要喊打喊殺,就都給我滾出去!」
聽到黃瑩如鏗鏘有力的這番話,再看著她憤怒而去的背影,汪劍池內心被觸動了,這是多麼有勇氣的一個女子啊!為了保護一個家,是如此的英勇無畏!
后來,鐘玉和鐘秀發現了一直住在家中地窖的汪劍池,鐘靈比她們更早發現的,還一直照拂著他的起居。
汪劍池跟著鐘靈走到書房,稱要跟她談談,鐘靈以為他是要提過去的那樁婚約,不等他張口就擺明了自己的態度,只是將他當作一位故人看待,沒有過其他想法。
汪劍池愣住了,趕緊解釋這是誤會,他要求婚的是另有她人。
「我要求婚的人,是你的繼母。」汪劍池鄭重說道。
門外的鐘秀聽到后,也驚呆了,但是鐘杰和鐘玉并沒有太大反應。鐘秀跑去質問母親怎麼回事?黃瑩如也不知發生了什麼。
汪劍池跟上來,誠懇地說道:是我想要同你結婚。
黃瑩如不敢相信,讓他不要開這樣的玩笑,汪劍池凝望著黃瑩如繼續表白:
「現在,我每天都面臨死亡的危險,有些話不說出來,可能永遠都沒機會。」
「黃瑩如,我同鐘靈的婚約早就過去了,現在我想娶你!」
黃瑩如以為汪劍池還在記恨著易家,以羞辱自己的方式來報復易家,鐘靈和鐘秀也都不敢相信汪劍池,汪劍池則一本正經得很認真。
「你們憑什麼以為我不會愛上她呢?」汪劍池反問,「這半年,她悉心照料我,而且她也不止救了我一次,她帶給我的溫暖,我已經很多年沒有感受過了。她善良、溫柔、還無比果敢和堅韌,這樣的女子值得人愛上。如果你們覺得被冒犯,只是所謂的傳統和道德作祟。你們可以享受自由的戀愛,為什麼你們的母親不可以?她的丈夫已經離開好幾年,難道就沒有被愛的自由嗎?我汪家為何家破人亡,我又為何變成今天這樣,易家有責任,所以你們沒有資格指責我。」
汪劍池說得也沒錯,黃瑩如照顧他的這段時間,他感受到了很久沒有過的溫暖,他也看到了黃瑩如的堅韌,所以他動心了。而且易興華已經離世好幾年了,她也有再嫁的權利和自由。
鐘玉倒是看得很開,黃瑩如姿容秀美,風韻猶存,汪劍池對她日久生情也是人之常情,勸他們應為母親感到開心才對。
鐘杰仔細想想,倒也是這個道理。
只有鐘秀不愿意,看到母親跟汪劍池在一起后,怒氣沖沖: 你就真的怕寂寞,非要另嫁他人不可?難道你的兒女加起來,都抵不過一個陌生的男人?黃瑩如氣得差點動手打了女兒。
因為黃瑩如心里已經接受了汪劍池,好不容易遇上一個知冷知熱的人,單純地愛她、對她好的人,讓她重拾了曾經的愛好,做回了真正的自己。
不像跟易興華在一起那樣,易興華對她并不是真愛,可以說對三個太太都不是真愛。他跟原配在一起時,跟鐘靈的生母羅如湄有了孩子;跟第二任太太(鐘玉的母親)結婚后,又跟黃瑩如有私情,并誕下兒子鐘杰,女兒鐘秀。 他娶黃瑩如也不是因為愛,而是因為在鐘玉媽媽那里忍受了太多委屈,但在她身上找到了一種平衡感,也是為了氣周氏。
鐘杰倒是能理解母親,勸妹妹放過母親,母親本來就是為了他們才留在這里的。作為子女,若是真在乎母親,若是母親找到了真愛,就應該祝福她,否則就是自私。
鐘秀也終于想通了。
汪劍池準備撤離上海時,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黃瑩如,讓她一起,黃瑩如拒絕了。鐘秀偷偷看到了,看出了母親的不舍,所以她主動帶母親去送汪劍池。
到了碼頭,鐘秀將母親推上了舢板,并祝福他們:汪先生,請你好好照顧我媽媽!汪劍池欣喜若狂,黃瑩如舍不得女兒,但被汪劍池緊緊地握住了手。
鐘秀哭著笑道:「對不起,媽媽,從前我太自私了,可我現在想告訴你,請你為自己選擇一次,我愿你得到幸福。」
黃瑩如也落了淚,卻知自己已經放不開汪劍池的手,而這一刻得到了兒女的祝福,也給了她莫大的勇氣。
「鐘秀,嫁給你父親,留在易家,我從來沒有后悔過,有你和鐘杰,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快樂。」
母女倆隔著江水,灑淚而別。
亂世之中,平安活著已是不易,能遇到真心相待之人,更是難得,更要好好珍惜。
也正是因為有了那些義士的拋頭顱、灑熱血,才有了后世的太平安穩,吾輩當自強,一定不要辜負那些大義凜然的為國捐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