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夢華錄》中,代旭飾演的京城十二行總把頭池蟠池衙內,成了劇中的喜劇擔當。有他出場,歡笑不斷。然而,略似夸張的浮夸之下,藏著池衙內溫和、良善之心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看看他對待自己的下屬、情人和敵人,就可知人品。
一、對待下屬,寬厚以待。能被稱為「衙內」的,都是京都官二代,父輩均是朝中有品級的官員。史上鼎鼎有名的就是高俅的螟蛉義子高衙內,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本名叫高坎,只以「衙內」稱呼這個無惡不作、橫行霸道的權貴子弟。也是因為高衙內,讓「衙內」成了依仗權勢為非作歹的「官二代」的統稱。
池衙內跟高衙內可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,格調和素質比高衙內不知道要高出幾個層級來。從《夢華錄》劇情中可以知道,池蟠池衙內的家就在吏部侍郎顧慎言隔壁,池家也是京都名門望族,打小就跟顧千帆玩在一起,說得上是顧千帆的發小。池蟠之所以能當上京城十二行的總把頭,靠的是就是家族關系,掛了個在京都貨物交易的總經理職位。
池衙內雖然喜歡勾欄聽曲、玩鳥斗蛐、擊丸蹴踘,世家子弟的紈绔習氣大多有之,但從不欺負良善,從不苛待下屬,從不仗勢欺人。不僅能跟下屬玩在一起,還出手大方,禁得起玩笑。跟著這樣的「衙內」吃喝玩樂,何其輕松舒心。
二、對待情人,寵護有加。京都花魁張好好是池蟠的情人,跟著池蟠已有多年。在宋朝,雖然官伎是在官府注冊的演藝人員,但是官伎屬于士農工商兵之下的雜戶,屬于賤籍,地位低下。就是張好好這樣在京都的頂流明星,也只不過是在官家、百官宴席上表演的戲子罷了,從來就進不了權貴的眼里,沒有多少人權可言。
官二代池蟠,要權有權,有錢有錢,拿捏個官伎張好好,還不是分分鐘的事。但是,池蟠尊重張好好的選擇,從沒有橫加干涉張好好對藝術的追求,或者強掠回家做個婢女侍妾。張好好心情不好的時候,還哄著捧著,買奢侈品來討好。
一方面,可能池蟠從沒有想過要跟張好好處一輩子,也就是少年心性,玩玩而已。按照宋律規定,官二代池蟠是絕不可能婚娶張好好的。就算是張好好脫籍從良,最多也就做個池蟠的侍妾,絕無可能成為正妻。
另一方面,池蟠是真性情,真喜歡,沒有看不起賤籍身份的張好好,尊重她,心疼她,與她平等相處。所以張好好可以在池蟠面前,不用小心翼翼,由著性子。如果換做是高衙內,張好好還能這樣自由、輕松?怎麼死的都不知道。
三、對待敵人,和風細雨。趙盼兒剛到京都不久,就跟池蟠因為蹴鞠有了小小的沖突。而后,下屬又被趙盼兒使計,被差使在歐陽旭門前叫罵。跟趙盼兒茶坊三局斗法,擲骰子輸了,也是愿賭服輸。作為京都十二行的總把頭,要想威嚇欺負幾個外地來的女子,都不用自己動手,只要說幾句話,輕易就能把人給滅了。
池蟠的下屬在探花郎歐陽旭府邸叫罵,一點都不害怕,從側面說明池蟠的下屬根本就不怕跟探花郎歐陽旭發生沖突,也證實池蟠在東京城是可以橫著走的人物。要知道,池蟠跟皇城司副使顧千帆還是發小呢,更不用說家族的深厚底蘊了!
但是,池蟠從沒有動過要對趙盼兒以及「半遮面」動手的心思,沒有使絆子讓「半遮面」開不起來,也就跟情人張好好和下屬啰嗦幾句。由此可見,池蟠確實是個良善之人。
雖然「衙內」聽著像是仗勢欺人的官二代,但是《夢華錄》中,代旭飾演的池衙內,讓人對「衙內」這個稱呼有了新的認識,原來「衙內」也可以是個良善之輩啊!